益农 · 益民 · 益国 · 益生态

BENEFIT  AGRICULTURE FARMER COUNTRY AND ECOLOGY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:

400-005-5569

保水松土功能肥

核心技术是养地

手机站

微信公众号

立即分享 / SHARE

版权所有 © 2018 帝益生态肥业股份公司       豫ICP备16013257号      网站建设:中企动 郑州

NEWS 

新闻资讯 》

>
>
【帝益肥】农技|小麦倒伏怎么办?切忌人工扶植

【帝益肥】农技|小麦倒伏怎么办?切忌人工扶植

分类:
新闻中心
发布时间:
2020/05/18

小麦倒伏轻则减产,重则绝收,现在各地的小麦也快收获了,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。如抽穗期倒伏可减产30%-50%,灌浆期倒伏一般减产20%左右。那么发生了倒伏怎么办呢?今天小编来跟大家聊聊。

小麦倒伏的几大原因

 

1、气候因素。在小麦灌浆末期,如果有阴雨,伴随阵风或大风,可使小麦大面积发生倒伏。

 

2、栽培措施不当。播量过大,返青起身期进行追肥浇水可导致基部节间拉长,减弱了抗倒能力。生产上,凡是在5月下旬浇了麦黄水的高产田,遇风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倒伏。耕种过浅:小麦在耕种时,因为深度过浅,导致根系扎的不深,并且也不发达,导致小麦成长到后期后,就极易发作倒伏现象。

 

3、施肥原因。施肥不当易引起倒伏。表现在2个方面:施基肥时氮、磷、钾配比不合理,只重视氮磷肥,而轻视钾肥和微肥;追施氮肥过多或追施时期不当。

 

4、病虫害原因。小麦纹枯病发生时,小麦根系发生腐烂,茎秆不同程度地坏死,遇到不利天气,引起倒伏。

 

5、自然灾害。自然灾害,往往是劲风大雨,并且是那种狂风暴雨,谁也躲避不了,这个没办法。

 

 

倒伏后的急救措施

 

 1、小麦倒伏后不要人工扶直倒伏小麦。当小麦倒伏后,其茎秆就由最旺盛的居间分生组织处向上生长,使倒伏的小麦抬起头来并转向直立,还能保持两片功能叶进行光合作用,反之若人工扶直,则易损伤茎秆和根系,应让其自然恢复生长,这样可将减产损失降至最低。

 

2、小麦倒伏后要及时进行叶面喷肥。倒伏后小麦植株抗逆力降低,应及时进行叶面喷肥进行营养补充,这样可以起到小麦增强植株抗逆力、延长灌浆时间、稳定小麦粒重的作用。一般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-200克加水50-6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。

 

帝益肥公司“帝一钾”系列磷酸二氢钾,硅基全水溶,相对于常规磷酸二氢钾,效果更好。

 

3、小麦倒伏后应加强病害的防治。如果倒伏后没有病害的发生,一般轻度倒伏对产量影响不大,重度倒伏也会有一定的收获,但如不能控制病害的流行蔓延,则会“雪上加霜”,严重减产。及时防治倒伏后带来的各种病虫害,是减轻倒伏损失的一项关键性措施。

 

小麦倒伏表面上看来是由于疾风急雨所致。但究其根本原因,一是播种量过大;二是气温过高,麦田旺长,小麦抗倒伏能力减弱。

 

 

之后如何预防倒伏呢?

A.合理整地播种。

(1) 选用抗倒伏、抗病害、耐肥的高产麦种,以增强小麦抗逆能力和抗倒伏能力。每亩播种量一般不超过10千克。

(2) 深耕播种,犁田翻土时,保证耕作层深度不小于25厘米,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土地,种植户更应深耕播种,促进小麦根系早发、多发,下扎得更深更稳。

(3) 墒情较好的麦田,适当放宽小麦种植的行距,以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条件,促进小麦健壮生长。一般将麦田行间距控制在23-25厘米为宜。

B.科学浇水施肥。

(1) 合理浇水。对于冬小麦,及时浇好冻水、拔节水、灌浆水,但要注意浇水条件,并不是所有的麦田都需要浇“三水”。小麦生长后期如需浇水,要坚持“风雨前不浇、有风雨停浇”原则浇水。

 

(2) 科学施肥。重施帝益肥公司松帝龙生物菌剂,轻施化肥。对于春后旺长、有倒伏之势的麦田,要严格控制氮肥追施量,适当提高钾肥量。在拔节孕穗期,根据苗情使用帝益肥公司固本素,以增加穗粒数。

【产品推荐】固本素保水松土含氨基酸硅肥全水溶复合肥料

C.合理田间管理。

(1) 多次镇压。对于群体过大、旺长的麦田,在小麦起身后拔节前,多次镇压控制旺长,促进根系下扎。一般需要进行2-3次,每5天开展一次。需要注意,地湿、早晨、阴天等情况不宜进行镇压。

(2) 适时划锄适合在小麦返青期,当表层土壤融冻2厘米适时划锄,以沉实土壤,保墒保温,减少养分散失,控旺转壮。

(4) 适当深中耕。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,小麦起身前后适时深中耕8厘米,能抑制小分蘖生长,加快主茎和大分蘖发育,促进麦苗健壮生长。

(5) 化学防控。对旺长、群体大的麦田进行化学防控,也可预防小麦倒伏。种植户可在小麦起身期亩喷洒200mg/kg多效唑溶液30千克,或在拔节前7天内亩喷洒35mg/kg烯效唑溶液50千克。另外,还要及时预防纹枯病,以增强小麦抗倒伏力和抗逆能力。

来源:综合整理至龙池农业技术服务中心、农业信息资讯、中原农资宝典、农业技术